1884年中法马江之战后,清王朝在福建马尾敕建马江昭忠祠,供奉祭祀马江之战烈士,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海军专祠。十年后,甲午战争爆发,北洋海军力战捐躯,然而由于最终的覆师之惨,战后除死事最烈的邓世昌被清廷下谕入祀京师昭忠祠外,其余殉难将士长期处于未被清王朝关注的境地。直到1904年经北洋水师统领叶祖珪向直隶总督袁世凯申请,才最终在1911年于天津建成了北洋海军昭忠祠,然而这座昭忠祠命运坎坷,辛亥革命之际被学校占用,以至于甲午海军烈士专祠复归于无。
时间到了1918年,曾是北洋海军旧将的海军总司令蓝建枢祭拜马江昭忠祠时,目睹当时昭忠祠建筑颓败的景象,计划筹集资金加以整修,同时也萌生了为自己往昔的战友、甲午烈士们建祠的设想,于1920年联合第一舰队司令蒋拯、第二舰队司令杜锡珪、福州船政局局长陈兆锵联合上书,向同样也曾是甲午海军中人的大总统黎元洪申请,希望拨款对马江昭忠祠进行扩修,同时将甲午海军烈士名录列入其中一并祭祀。
在这一提案推动过程中,事有凑巧的是,1921年的春天,甲午殉国的北洋海军“经远”舰枪炮二副韩锦的儿子韩和宠向海军方面提出申请,希望能将其父亲列入马江昭忠祠一并祭祀,这种来自烈士后裔的呼吁,进一步引起了海军界和政府的重视。
最终,经时任福州船政局局长陈兆锵主持,马江昭忠祠的扩修工程在1922年开工,因为国家拨款有限,从大总统黎元洪、海军总长刘冠雄等开始,海军界以及福州各界人士,乃至“经远”舰枪炮二副韩锦的后裔等,各方纷纷解囊捐资,终于促成了马江昭忠祠的全面扩修。时至当年的9月17日,即甲午黄海海战的纪念日当天,福州船政局等单位在马江昭忠祠举行仪式,正式迎甲午烈士名录入祀,首次实现了申午合祀。甲午北洋海军烈士在殉国二十余年后,终于得到官方的承认,位于马尾的马江昭忠祠也由此成了同时纪念甲申、甲午两场战役殉难海军将士的专祠,后被更名为海军昭忠祠。
此后到了民国南京政府时期,海军部于1933年将8月23日和9月17日定为海军纪念日,又于1936年进一步确定了马尾海军昭忠祠祭祀甲申、甲午烈士的祭典仪轨程式。抗日战争期间,马尾海军昭忠祠一度荒置,申午合祀的传统也疏离断绝。新中国成立后,马尾昭忠祠的纪念、祭祀功能渐渐恢复,但长期以祭祀中法马江之战烈士为主,到了2014年甲午战争120周年纪念之际,昭忠祠进行修整,重又恢复申午烈士合祀的传统。
至今,马尾的海军昭忠祠仍然是中国唯一的一处近代海军烈士纪念专祠。